归雁
杜甫〔唐代〕
东来万里客,乱定几年归?
肠断江城雁,高高向北飞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春天来临,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,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?
最让我悲痛欲绝的是,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。
注释
东来:诗中的“东来”,郭知达《九家集注杜诗》作“春来”解。
万里客:作者自指。作者故乡洛阳在成都东北。
乱:指安史之乱。
几年:犹如何时、几时的意思。
肠断:指极度悲哀伤心。
江城:指梓州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萧涤非:《杜甫诗选注》.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年8月版,第298页
赏析
安史之乱平定后,杜甫羁旅蜀地,不能及时返乡,当诗人为乡情所苦、愁思百结的时候,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,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,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,不禁愁思缕缕。此诗寄托了深切的乡思感情,并流露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。全诗情景交融,构思精巧,先赋后兴,独具特色。
“东来万里客,乱定几年归?”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,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。安史之乱以后,八年来,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,从长安、洛阳、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。诗中“东来”二字亦作“春来”。这年初春,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,就已经作好了准备,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,以便回河南老家。但由于
创作背景
公元763年(唐代宗广德元年)“安史之乱”虽已平定,但吐蕃入侵、藩镇作乱,外患内忧,国事仍很动荡。次句“乱定几年归”,表现了作为“万里客”的诗人,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。安史之乱后,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,从洛阳、东经关中流离到秦州,再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。这年初春,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,就已经作好了准备,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,以便回河南老家。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,邀请杜甫到成都,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,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。杜甫在离故园越来越远的时候写了这首《归雁》。此诗写作具体时间说法不一,仇注杜诗,将其系在公元764年(广德二年)春杜甫再回成都时作 。按浦起龙
简析
《归雁》是一首五言绝句。安史之乱平定后,诗人羁旅蜀地,不能及时返乡,当他为乡情所苦、愁思百结的时候,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,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,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,不禁愁思缕缕。诗中寄托了深切的乡思感情,并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。全诗情景交融,构思精巧,先赋后兴,独具特色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
剑阁赋
李白〔唐代〕
咸阳之南,直望五千里,见云峰之崔嵬。前有剑阁横断,倚青天而中开。上则松风萧飒瑟,有巴猿兮相哀。旁则飞湍走壑,洒石喷阁,汹涌而惊雷。
送佳人兮此去,复何时兮归来?望夫君兮安极,我沉吟兮叹息。视沧波之东注,悲白日之西匿。鸿别燕兮秋声,云愁秦而暝色。若明月出于剑阁兮,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!
丽人行
杜甫〔唐代〕
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
态浓意远淑且真,肌理细腻骨肉匀。
绣罗衣裳照暮春,蹙金孔雀银麒麟。
头上何所有?翠微匎叶垂鬓唇。
背后何所见?珠压腰衱稳称身。
就中云幕椒房亲,赐名大国虢与秦。
紫驼之峰出翠釜,水精之盘行素鳞。
犀箸厌饫久未下,鸾刀缕切空纷纶。
黄门飞鞚不动尘,御厨络绎送八珍。
箫鼓哀吟感鬼神,宾从杂遝实要津。
后来鞍马何逡巡,当轩下马入锦茵。
杨花雪落覆白蘋,青鸟飞去衔红巾。
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!